查看原文
其他

回眸 70 年的深情对话!浙工大校史馆新馆揭幕!

欢迎关注 浙江工业大学 2024-05-20

10月21日上午,浙江工业大学校史馆新馆揭幕仪式在屏峰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仪式。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主持。




校党委书记蔡袁强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在校史馆升级改造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师生、校友和设计施工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校史馆是一所大学重要的精神符号。全新的校史馆进一步丰富了展陈内容、创新了表达形式、强化了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示了学校70年来的办学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相信会成为广大校友追忆求学时光和社会各界了解学校发展的“网红打卡地”。


他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校史馆作为学校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载体,未来要发挥更为重要的功能:一要聚焦立德树人,打造校史校情教育基地。要让校史资料成为学校校史校情教育的“活教材”,不断激发师生走前列、作示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聚焦文化繁荣,打造校史文化研究高地。要让校史馆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新地标”,更好地为学校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三要聚焦宣传展示,打造对外合作交流阵地。要让校史馆成为展示学校精神风貌和硬核实力的“主平台”,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仪式上,蔡袁强和高翔共同为校史馆新馆揭幕。



1989届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校友、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校友会会长、学校第三届“最美校友”张志祥,1985届无机化工专业校友、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任不凡,2003届财务管理专业校友、浙江嘉诺慧展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程伟,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以及校友代表、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自10月21日开馆以来,校史馆累计接待参观受众5000余名,服务接待各级领导、各界嘉宾、校友、校内师生及社会同仁的团体参观共计38场次、1113人次。



校史馆介绍



校史馆位于屏峰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东侧,总建筑面积738平方米。为迎接70周年校庆,党委宣传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对校史馆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改造后的校史馆汲取学校各时期建筑典型元素,复现七秩风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改造升级后的校史馆展览空间可分为序厅、主展厅和尾厅三大部分,展览内容分为“探本溯源 薪传后学(1910-1952)”“共克时艰 砥砺前行(1953-1977)”“承前启新 自强笃行(1978-1992)”“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1993-2002)”“牢记嘱托 走在前列(2003-至今)”等五大篇章。



主展厅以时间为轴线,彰显了学校70周年栉风沐雨的办学历史,以“厚德健行”校训、“三创精神”和“两个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重点事件、重点成果为亮点,重点突出“以浙江精神办学,与区域发展互动”的办学特色。其中,创新成果展区全面展示了学校建强“两个基地”、创建一流大学的办学成就,精选部分科研成果,反映新时代工大担当;校友风采展示了业界校友、学界校友、政界校友和最美校友,体现工大育人成就;尾厅还展示了部分标志性亚运遗产。改造升级后的校史馆,还可以根据参观者的时间安排,定制参观流线,模块化组合展陈主题。



讲解者心声



在工大的数年间,从学生到老师,角色转换之间,我也见证了工大校史馆的迭代与更新,在校史馆的展厅里来来往往,从第一次,到后来的许多次,我知道,我是一名讲述者,讲述着属于工大的历史;我也是一名倾听者,聆听着他们与工大的故事;在一次次与工大校史的“对话”里,我更是一名传播者,演绎着独属于工大的文化与精神。我与工大的缘分已经近十年,都说“择一事,终一生”,在这所我热爱的校园里做一名校史馆的讲解员,是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更是我愿意从一而终的事。在与校史馆一路同行的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设计与建筑学院 辅导员 戚风



今年是我成为工大人的第七年,当我的第七年遇上工大的七十周年,心里说不出的感动与自豪。浙江工业大学七十周年的历史薪火相传,而“校史馆讲解员”这一角色也赋予我了特殊的荣誉和责任。听老校友分享工大艰苦奋斗的故事,和新同学讲工大的三创精神,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传承。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工大的未来添砖加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2022级研究生 陈佳晨 



很荣幸能担任校史馆讲解员的工作,我在和来访校友的交流中听到很多感动而激人奋进的工大故事。我听到年轻夫妇指着屏幕里闪过的照片说那是他们曾经认识的地方,听到中年的校友指着浙江工学院的旧址说自己那时很自豪自己是一名工程师,听到银发的老人指着复原的实验设备讲述过去艰苦的办学条件……在这一讲解过程中,我对工大校史的了解不断具象化成一个个具体有温度的工大故事,并深深地感到自豪——我是工大人!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2023级本科生 任可



成为校史馆的讲解志愿者,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这是一次与浙工大的深情“对话”,更是一次绝妙的实践体验。站在我面前的,不仅仅是70周年的工大,更是未来蓬勃发展的工大。校友们的留言更有意义“我们曾在工大写青春”,简短几个字却无比的有力。我们不仅仅是一名讲解志愿者,也是一名工大精神的宣传者和传承者。


外国语学院 英语2023级本科生 吕佳悦


 往期回顾 

文字来源 / 党委宣传部
图片来源 / 全媒体中心视觉摄影工作室 吴骅成
吴欣雅 徐清越
编辑 / 全媒体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刘励勤
校对 / 余明月
责任编辑 / 徐铖铖 包晗
终审 / 周杰
投稿邮箱 / officialzjut@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